中国前十大证券公司排名
朋友们,即将于10月4日上映的电影《震耳欲聋》后劲太大了。
近两年来,现实题材的作品几乎呈井喷之势。
但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现实生活中,很少有人关注到聋人反诈困境。
听障群体们面临的从来不只是信息壁垒、沟通障碍和社会融入困难的问题;
他们同样受困于信任危机、阶层差异、人性挣扎等普世议题。
在这个喧嚣的世界,他们的沉默,震耳欲聋。
故事开始于一场特殊的伤人事件。
听障男孩张小晨深陷金融诈骗案,被诈骗团伙上门暴力追债。
为了保护妹妹张小蕊,情急之下把正在施暴的一人捅成重伤。
伤者进了icu,张小晨也面临着故意伤人的指控和五年有期徒刑的审判。
这样一桩案件,落到了律师李淇的手上。
李淇,CODA群体的一员,全称Child of Deaf Adults,也就是聋人父母的健听子女。
父母的残障就像是他身上一块隐形但又刺眼的胎记,让他在学生时代受尽取笑和欺凌。
进入社会后,他成为一名地摊所小律师,凡事信奉“名和利总得占一头”,一心想做人上人。
甚至为了实现自己成为行业顶尖律师的野心,不惜在法律边缘疯狂试探。
但好在,人性的这一小片阴影并没有将他吞噬。
这并非是一部个人英雄主义的作品,我在其中看到了群像之光。
小汤,李淇经营的小律所里唯一的员工,万年法考复读生,但始终与普通人、弱势群体站在一起。
看着李淇靠出卖良心走上人生巅峰,他当即提出了辞职,并嘲讽李淇像饿犬,用一块肥肉就能收买。
李淇为自己的行为辩护:“这个社会运行的规则就是利益交换,强者生存”。
小汤却指着李淇的鼻子告诉他,这个社会运行的规则是公平和正义。
张小蕊,听障、贫困、哥哥入狱,生活似乎从未善待她,但也没能扼杀她身上那股向上生长的蛮力。
她宁可像过街老鼠一样谋生,也不愿意收下诈骗集团为了粉饰太平而支付的一大笔钱。
如果说小汤唤回了李淇出走的良知,那么小蕊唤醒的是李淇蒙灰的尊严。
史铁生说过,不是人有欲望,而是人即是欲望。
电影同时聚焦了特殊群体的困境,以及人性复杂面。
哪怕李淇能力不俗,但社会的上升通道并没有对他开放,他只能睡在自己的“地摊律所”里,在欲望和良知之间浮浮沉沉。
想要突破阶级壁垒的不只是李淇,还有电影中众多上当受骗的听障人群。
一场骗局最重要的就是获取信任,而想要建立跟听障人群的信任,只需要会手语。
电影中的聋人吴阿姨,对这场为聋人量身定制的骗局深信不疑,带动身边的其他聋人朋友不断加注最后血本无归。
儿子怪她太贪心才会被诈骗,聋人能够勉强生存就该知足。
吴阿姨悔恨交加,绝望地用手语打出那句:听障人群想要过得好一点,有错吗?
同样受骗的还有小卖部店长老马,他的愿望不大,“今天多挣十块,明天养老院多道菜”。
投资只是为了让自己住上更好的养老院,因为他不希望有一天悄无声息地死在家里,无人知晓。
对于大多数底层普通人、特殊人群来说,无力是生活的常态。
“想要过得更好”没有任何错,人人都有追求美好人生的权力。
只是能够支撑我们到达目的地的或许不应该是欲望,而是信念。
影片对聋人处境的刻画非常真实,抢聋人们房子的是聋人黄毛,诈骗团伙头目是CODA。
现实中很多针对聋人群体的诈骗案,就是聋人骗聋人,CODA骗聋人。
《震耳欲聋》电影的原型人物CODA律师张琪在一次采访中曾说:
“他们的世界跟我们听人其实是一个平行的世界,聋人之间也有好人坏人,会互相欺骗、尔虞我诈,也会抱团取暖、互相帮助,有很强的复杂性。”
很多听人世界的信息,无法流通到聋人世界。
而造成这一现象的,并不是聋人天生不爱和听人世界交往,而是听人的世界鲜少给聋人留出位置。
听人对待聋人,通常陷入两种误区:一种是不耐烦的排斥,如同影片中人们随意摆手的打发;
另一种是 “善意”的矮化,像电影里李淇的学校擅自为其家庭募捐,这种居高临下的怜悯,本质上仍是一种看低。
影片中的聋人张小蕊甚至反过来利用了这种心态,在路边骗取路人的钱财。
这两种态度,都未曾将聋人视为平等的个体。
聋人在这样的环境中,难以与听人建立健康的关系,只会感到更深的隔阂。
不仅如此,很多听人日常社交娱乐,他们都很难感受到乐趣。
于是,缺乏选择的聋人,只能在听人世界的边缘,艰难地开辟出一条狭窄的生存路径。
而影片中诈骗份子举办的“年会”,可能是他们为数不多可以认识新朋友,能感到归属感的场合。
越是疏离于听人世界,他们对聋人同胞和CODA的信任就越发无条件。
这也使他们极易成为目标,导致“一骗骗一伙”的悲剧。
电影就是由CODA律师张琪的真实经历改编,那起诈骗案就是由听人和聋人组成的犯罪组织,最后判决书上的受害人有二、三十人,都是聋人相互介绍来的。
可悲的是,一些走上犯罪道路的聋人,从某些角度来讲,与这些“受害人”并无差别。
或因为生存困境,或因为因为接受信息渠道狭窄,导致缺乏法律常识;
许多聋人是在被动,甚至无知的情况下触犯了法律。
甚至有的聋人直到入狱,都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很平常的事,不明白自己怎么就犯罪了。
但总有人,不愿让他们脱离正义与公正,像张琪律师,像许许多多的手语翻译。
越来越多人看见这一困境,也越来越多人尝试改变。
近些年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》已正式施行;
明确要求推动网约车、外卖平台等集成手语识别与实时翻译功能,支持混合交互,并通过视觉提示、振动反馈等方式,弥补听觉警报的缺失,为聋人从业者扫清障碍。
但我们都知道,聋人的世界还可以更好。
《震耳欲聋》的后面有一句台词特别令我动容:“我们聋,但是我们不哑!”
现在听人世界依然普遍对聋人存在误解,甚至连他们群体的名字都叫不对,依然称他们为“聋哑人”而非正确的称呼“聋人”、“听障人士”。
我们要努力的地方,还有很多。
就像电影里说的,聋人要发出自己的声音;
要和听人一样,想过好日子,想带金镯子,就有方向去努力。
拥有一个平等的视角和公正的起点,去做自己的英雄,走向一个真正公平公正的未来。
作者 / 右推、脏脑丸
编辑 / 奇 妙
设计 / JANE
注:图片来自电影《震耳欲聋》
后台回复“加群”,进入读者粉丝群
现实没有救世主
自己做自己的英雄
天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